说一说最近的一些计划和打算

晚上十点钟了,想着还是可以发一点东西出去吧。最主要是想在微信公众号上再发一些东西。因为一天只能发一次,最近发了几篇之后,似乎脑海中萦绕起了从前的那种自我强迫感。希望不要再成为无形的枷锁吧。好了,说回正题吧,就是想在这里说一下最近的一些打算和计划。

 

首先呢,这个《他和它的夏日村庄》系列故事会继续写作并更新下去,计划是写二十篇,每周更新一篇,最近写得比较勤奋,已经更新了三篇,接下来应该也不会过于偷懒。只是最近两天因为导游的事情又忙了起来,精力似乎有些抽离了。

 

说到这里,我想补充一句,刚刚又去看了一下我另外一个在2018年注册并更新,直到2019年末差不多停止更新的微信公众号“慢的你”。那时候是想用它来做一些与文案工作相关的商业类东西的,但后来又成了散文随笔的集聚地,也就搁置了。有时候,我还是在这两个公众号之间纠结,其实也是在一种矛盾中纠结,最后我更愿意选择一个“唯一”来承载内心所有的东西,不用那么多复杂的枝节,所以呢,最近一两年断断续续重新启用这个“千雨湖”个人笔名的公众号以后,就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在写作并更新了。只是八九年前的东西太凌乱了,当时还删除了近二十篇,连我自己都不想多看,曾经一度想要全部删除重来,但又觉得没必要,我告诉自己说,这便是曾经存在的明证,就让它在那里好了,如今做什么,想要做什么,尽管去做就好了,别人要不要看,要如何看,其实也没必要过多在意。

 

说这些呢,主要是想在这里解释一下接下来对这个公众号的一个心理定位吧。就是说,它可能除了承载我最初对它注解的纯文字内容以外,可能还会夹杂许多个人的许多想法和所做的事情吧,比如说之前对“慢的你”公众号的一些注解和期待之类的。对,就是超出了纯文学范畴的一些东西。

 

好了,这些解释完之后,就回归正题,继续说之后的计划吧。

 

其实,目前做的事情还是挺繁琐的。也跟个人现状有关吧。奔波劳碌了十年,依旧和当初一样一事无成,乱七八糟。跟能力有关,也跟性格有关吧。简单来说,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没那个能力做成一件事,却总是幻想着可以那般去做,最终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无奈。只能说,活该吧。

 

刚刚说的关于写作和导游的事情是计划的一部分。而导游这个事情呢,昨晚的那篇文字里面已经提及了,说起了杜甫草堂。而今天我想说的是,我去年也在准备武侯祠的讲解,导游词已经搜集整理好了,只是当时没有机会带团过去。而最近呢,我觉得很有可能会去。至少,我自己会买票再去几回的。其实,按照记忆里的印象和地图来看,主要是唐碑、文臣武将廊、刘备殿、二门、诸葛亮殿、三义庙、惠陵这些建筑,面积不大,也不复杂,但君臣合祀庙这种格局及其中所传达出来的明君贤相的典范精神,是饱含着很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尤其是杜甫当年来到成都寻找武侯祠并写下了《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诗句之后,历代文人墨客多来此凭吊和追忆往圣先贤,已然成了一种文化和精神传承。而杜甫写下的那句“诸葛大名垂宇宙”已经将“名垂宇宙”这个词和武侯诸葛亮划下了等号,使得后人每每到达这个地方,都会不由得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发出由衷的敬意。

 

我觉得这是文人对理想社会的最高崇敬,也是对自己人生抱负的最好注解吧。

 

其实,最近我也发现了,杜甫草堂和武侯祠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或者说杜甫和武侯祠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这应该就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吧。所以呢,作为一个导游去讲述武侯祠的文化细节的话,我觉得还是很难的。但也很值得一试。

 

另外,成都博物馆我之前也去过很多次,也许也会有机会去试一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那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关于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和相关的文化气息吧。

 

另外呢,我想说的是,二零一八年六月份正式上线了用WordPress做的我的博客网站之后,我算是正式开启了对各种开源程序、代码的探索之路,后来二零二零的时候还用discuz做了“吾侪文艺部落”网站,就是一个个人摄影照片分享和代码等内容资料分享的小众网站,反正都是个人网站,后来也探索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之前用nextcloud做了个人网盘“吾侪云”,并且一直在用,以及用iredmail成功做过邮件服务器,并且收到了QQ邮箱发出的邮件。当然了,还有很多其他尝试的结果,比如顺利搭建了frp内网穿透服务器,并在自己的电脑中用到了香港网络的VPN,也用openmediavault在内网主机上搭建了一个NAS系统,用homeassistant做了家庭网络控制网关,用esp8266开发板搭配着做了控制电脑远程开关机的设备,用jellyfin做了内网视频媒体网站,并且在电视机上搭配着其APP应用做成了所谓的家庭影院,偶尔闲暇的时候可以自己在电视上播放下载的电影,还是蛮好的。此外,还用koha系统做了图书馆管理系统,当然了,这个还没彻底研究明白,只是一个空壳网站放在了那里。最近一周左右,我还用一个开源的程序做了一个在线听歌网站,程序叫navidrome,音乐文件在自己租用的云服务器上,自己听歌还是蛮不错的。暂时想起来的似乎只有这么多。

 

说了这些之后呢,我想说的是,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我通过清华大学镜像站同步下载了几百个G的AOSP的android系统文件,想着要自己打包一个android系统的安装包,但一直没弄好,最近几天又开始弄了。也不知道能否成功,但我又看了一些资料之后,感觉应该还是有希望的。如果成功了,我会做一个页面,然后搭配我自己的网盘分享出来,供有需要的朋友刷机使用。

 

科技一直在发展,但存在私心的人越来越多,商业气息也被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利用到了极致。我非常厌恶那些泄漏个人信息,并且故意以人脸扫描和程序更新等手段来为使用者设置各种门槛和障碍的所有个人和机构。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欺压和围剿,那何不选择自己可以选择的方式置身事外呢?

 

如果非要选择的话,我觉得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彻底返璞归真,拒绝所有的所谓先进,回归纸笔时代,另一种呢,我认为是用自己的方式定义自己眼中和心中的先进。那么多人开源,那么多人在努力,为什么我们还是过不好自己的时代呢?为什么我们所渴求的先进,最终却都成了我们自己的枷锁呢?

 

难道这些不值得深思吗?

 

我当初为什么非要坚持做自己的博客网站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希望能有一个彻底由自己说了算的地方,可以自由自在地分享自己喜欢的纯文字,可以不被随意删除和滥用,可以不被各种欺骗和欺压,而如今,我认为即便我还在其他地方分享文字,但这就是我的底线,是可以退守的心灵家园。我觉得那个二十六七岁的我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时至今日,我并不后悔。

 

接下来,也许会在这里分享一些关于这些开源程序探索中的心得体会吧。之前都是在个人博客和微博上发的,以后也许也会在这里分享一些吧。

 

对,基本上就是这么多吧。

 

夜深了,晚安!

 

2025年8月10日星期日22时54分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