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慢旅从成都到康定·终章

9月13日,是我骑行的第十一天,我已经开始返程了。中午和骑友在新都桥镇上吃完面之后,我就继续往前走了。他们去了农贸市场 ,我在前面的一家店铺买了一顶帽子。然后,继续前行了。

 

下午三点过,问了几个路人之后,终于找到了新都桥观景点。原来,那也是一座不小的山,海拔也有三千五六百米。我四点过到了山顶,拍了远处的雪山照片,五点过下山,继续前行。在山上还碰到了黑龙江自驾过去的老年摄影师。他拍了我的照片,还加了微信,说要发照片给我,结果,我回来这么久了,也没见他发。还是算了吧。

我下山继续往前走以后,沿途经过的似乎是藏族民居区域,马路两边都是很标准化的民居,很有特色。大片大片的草原一家挨着一家,像是分给了各家各户。见了许许多多的牛马,当然,还有粪土。车子碾过了一些,沾染了一些。不过,也还好。

 

六点过以后的沿途天色渐渐好看起来,云彩像一幅变幻莫测的风景画,一会儿是湛蓝色和白色的交织,一会儿又是火烧云的样子,再加上不大的河流,一幅田园风景画卷油然而生,让人久久驻足,不愿离去。

路上还见了一个比较大的还在营业的马场,刚好在河边,有人在骑马,旁边还搭着帐篷,感觉那画面也是蛮不错的。后来还看见了远处的像是雪山的画面,我一连拍了许久的照片。

 

大约晚上八点过,天色完全暗了,我的导航总是出问题。我原计划到塔公草原住宿的,本来只有三十公里左右,结果导航从还剩十多公里的时候变成了还剩一百多公里,甚至两百多公里,还总是一动不动地静止。我特别无奈。最后,我都怀疑自己走错了。问了个路人,结果那个人让我去他家的民宿住,还吓唬我说不要走夜路,路上有狼。我最终还是继续往前走了。等到彻底看不见的时候,我才选择了住在路边的一家藏族民宿。

是夜,简单而平静地过去了。第二天也就是9月14日,早上七点过就出发,外面还是大雾弥漫。我听见了虫鸣鸟叫。小猫也叫个不停,每天早上从一个新的地方出发时,它总是这样叫。但那天,它尤其叫得狠。我放它出来,在旁边的草地上休息了许久。

 

我继续骑行,大约九点过以后,周围的雾气都散了,天空又是一片湛蓝,白云朵朵,群山满眼青葱。一路往前的路上,几乎都是黑色的牦牛如斑点,遍布于茫茫的青色草原之上,我如同穿越了一道悠长而曲折的草原峡谷,连温暖的阳光都像是带着浓郁的青草味道。所谓的田园牧歌,大约就是如此之情形吧。而我只见牦牛由黑色的斑点变成鲜活的一个个硕大的生命,听得见吃草的声音和大口呼吸的劲儿,看得见它们走走停停的步伐,感觉那真是一种十分美好的画面。

我在路旁狭窄的水渠边晒太阳,牦牛在我眼前和身后的山脊上踏着青草和白云,悠然自得地啃食着它脚下美味的食物。来往的货车、轿车不算多,但也接连不断。偶见几个开三轮拉柴草的同胞,还对我喊了几句话,有些大约是“加油”,有些好像是从前听大学同学念过的什么“扎西德勒”。也许是我听错了。但感觉返程的路上风景别具一格。

大约是中午十一点过,我终于看见了塔公镇的路牌,穿过了塔公寺旁的街道,看见了更大的一片草原。然而不再想上去看看了。我在一辆大货车旁边看见了一只野猫,瘦弱的样子着实让人心酸。我给了它一些猫粮。再往前,就看见了塔公草原的石牌,那上面写的海拔大约也是三千七百多米吧。

我穿过塔公草原之后的路上,几乎都是这种草原、牦牛遍布的情形,蛮不错的。有些还有大片的河流从平原般的草原中流过,牛马成阵。

我记得早上九点左右,在一个还是风景区的小桥边的小卖部买了面包,而在那个小桥上的公路边看见了一只小动物。极像一只幼小的猴子,还没我的小猫大。我不敢仔细去看。我想,周围的山峦风景那么好,生态系统一定比较完善,那一定是生活在丛林中的生灵。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此前工作的意义,至少是我心目中的意义,我想我此后的人生也许不会从事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工作,但这样的理念我一定会终生坚守,并为之做出一些微小的事情。

我开始向着大约七八十公里外的丹巴县方向而去。也是导航的原因,时好时坏,让我渐渐地失去了信心。不知不觉地走过了一个小山丘,像是另一个折多山一样,一路盘旋而上。我对自己说,这算什么,比起折多山的曲折差远了。但走着走着就还是一次次崩溃了。走几步,就要休息许久许久。但那个山窝下的大片草原倒是很吸引人,还有很多马匹在里面吃草,有几辆大约是牧民的车子停在了那里,那种画面也是值得人久久驻足的。大约是我少见多怪吧。

阳光有些刺眼,但还好。我走走停停的时候,还总是被单车的脚蹬刮伤脚踝,有几次还在路边碰了膝盖。不过,都还好。我觉得,走那个不算曲折也不算高的山丘时,大约也用了一两个小时吧。我大约下午两点十分的时候,终于走上了那座不高的山的山顶,还看见了距离墨石公园十一公里的路牌。当时还想着如果到了的话,还可以去看看。而在我没到山顶,还在半坡那个公路交警竖立的道孚县边界的路牌那里时,我就决定了只到附近最近的镇就行,然后发现了八美镇,好像距离当时的位置十七公里吧。我想,那个镇上一定有到成都的车,后来发现我的猜测是对的。

返程的路好像比来时走的更艰难。我本想着骑行到四姑娘山看看,当然,也想过带猫的原因,可能最多就只是路过而已。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妄想,因为两百公里左右的返程路,我真是骑不到了。

从山顶往前面走的路基本都是下坡了,而我溜车的技能似乎也长进了不少,刹车也还没彻底坏掉,就一路冲了下去。曲曲折折的山路,迎着微微的山风,还是蛮有趣的。而且来往车辆还特别少。只是有时候坡太陡了,我还是会十分担心,几乎一点儿心都不敢分。

最后,下午两点五十左右,我到了墨石公园门口,看见了售票厅,还有门口的游人,但我还是决定了不进去了。我觉得匆匆忙忙地逛一两个小时,真的没必要,还不如下次专程去看看。而且这个地质公园对我来说,一定是很值得的。虽然没进去看,但我发现自己拍到了一些黑色的岩层石块,觉得应该算是其中的一些景观吧。晚上到了八美镇住宿的时候,给友人说了一下,然后看到了他发来的照片,我发现里面还真有些黑色的石块。只是具体什么样子,只有下次再去看了。

大约下午三点四十左右,我到了八美镇。问了好多路人,才找到了班车的停靠站点和运营时间。最后,四点过,我住进了附近的旅馆。然后几乎就没再出去。我实在是不想再走一步了。等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左右,我就起床了。赶在八点前到了旅馆背后的那个寺庙门口,等到了八点半,终于坐上了从道孚县开到成都的班车大巴。单车也可以托运,猫也带上了车。返程的路费贵了一些,但还算圆满。不出意料,返程的路还是翻越了折多山,但后来走的高速,和来时相比,路线大同小异吧。我对自己说,权当是又温习了一遍来时的风景吧。

 

下午四点左右,到了成都新南门车站附近。之后,骑行一个小时左右到了十公里外我在成都的住处。至此,这十二天左右的骑行慢旅终于算是彻底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休息了几天后,我在中秋节前的一两天回了一趟老家河南。

回顾一下,返程是从9月13日中午开始的,路过了新都桥观景点,还上去看了一下,而夜宿在了离塔公草原十四公里的路边民宿,因为那天问了民宿老板,才确定了距离塔公草原还有十四公里。9月14日,我到了塔公镇,路过了塔公寺和塔公草原,下午三点左右,路过了墨石公园的门口,四点左右,住在了八美镇。9月15日,从早上八点半出发,下午四点左右,离开道孚县八美镇到了成都,历时近八个小时。相当于用了近三天时间。而且,还是半途而废。但我觉得返程的路也还是蛮有趣的,虽然没有骑行走完,但却给未来的旅行留下了非常值得憧憬的悬念。

 

我算了一下,从9月15日返回成都,到今天10月26日,我的骑行慢旅已经结束四十天左右了,而我的《骑行慢旅从成都到康定》的回忆之旅也终于到了《终章》,算了一下,加上这一篇,一共十篇,应该也有两三万字吧。我写这些不是为了什么哗众取宠,但也不仅仅是为了孤芳自赏,所以,我把游记文字内容添加了部分图片后发在了我的博客网站“铭心树”上,同时也全文发在了空间里,而图片也都在遴选之后发在了我的小站“吾侪文艺部落”里。

我想,这既是我的一份回忆,也是我以后人生的一些方向吧。我想去看更多的风景,记住更多美好的画面,也留下一些我脑海中的思绪,然后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里,承载着,也纪念着。

 

我不知道三十岁以后的人生是否能够真的在文字之路上取得什么成绩,但至少,我明确了自己写作的意义,不是为了别人,只为自己,为我内心对远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人生的坚持和想往,对无数的是非对错的明辨,对这个世界尽力所能及之事的夙愿,以及为无数次跌倒和错误之后依然不放弃的决心和勇气。

如此一来,才不负年华,不负热血。

 

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11时40分

 

赞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