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冷静下来

近日的许多琐碎而乏味的喧嚣终于告一段落了。我没有走,而是继续被留了下来。也许是领导们勉强为我找到了另外的价值了吧。至少,今天下午的会议中,我被明确地固定了另外一样工作任务——撰写活动“推文”,这个我从前不愿意用这种词汇定义的文案式的文体,来这之前倒是做了二三年,甚至三四年,来这之后,从明确意义上来说,我也写过大约二三篇吧。

 

也许是因为以前心里有所谓的“文人风骨”,我从来不把这种在我眼里“不入流”的东西称之为我的“作品”,哪怕是随笔,在我心里的地位都强过它,所以,很多时候就觉得写什么题材的这种文案,对我来说,意义都一样。只是,有些坚持和底线,从前的时候,还是比较介意的,现在呢,应该降了许多。

 

法定意义上的三十岁,与实际年龄相比,也只是多了一岁多而已。其实,早就该真正成熟了,早就该承担所有的风吹雨打、世事艰辛了。曾经那些战场,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就已经冲锋陷阵、前赴后继了,如今的我们,怎么可以到了这么大的年龄还唯唯诺诺、畏首畏尾。

 

喜欢的事,和正在做的事,不一定重合,兜兜转转,到了最后,也许只有那么一点点重合,但终究,为了活着,我还是不得不坚持下去。有时候,我还是会想,我真的还会有机会继续念书吗,“盛年不重来”,少年难再,逝去的岁月和轨迹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但我也会想到,喜欢的事,从来不会有终点。

 

如果真的喜欢一件事,哪怕翻越千山万水,经历千难万难,终究还是会到达那个心心念念的彼岸。

 

当许多事渐渐平静下来,尘埃一点点被掸开,世界的真相一点点出现在你面前,你的内心慢慢地就会明白,原来你努力追求的事,其实一直都在,一直都是那么真切的,可以实现的。

 

不是说别人追求的就该是你追求的,别人在做的事就该是你做的事,也不是说这个时代大家都在追逐的就一定是对的,也不是说你特立独行的事就一定比谁高贵,只是,我们认识一件事,不是表面看一眼那么简单,而认识这个世界,更是需要一生的时间。许多选择,如果只是匆忙地就做出决定,那可能要承受的不只是失败那么简单,也许将会是永远都无法再做下一次选择。

 

但我觉得,也不是说要用一辈子去认清了一切之后再做选择,去选择做什么,选择把什么当做这一辈子活着的意义。如果是那样的话,又有什么意义呢?认识与思考对于选择而言,固然重要,但永远都优柔寡断,可能就永远都不会前行一步。

 

前几天我在想一个问题,当你从一个装满五谷的碗里寻找一粒优秀的种子时,你的选择机会可能只有那一个碗那么大,选得再久,认识再深刻,始终都只是那一个碗那么大的范围。当你从一口锅那么大的范围里选的时候,感觉就不同了。但是当你从大海里去选择那么一颗小小的种子时,似乎感觉更不同了。但其实,我们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是不足以支撑你用如同大海捞针般的方式去寻找这一生的希望和意义的。

 

这就像小学时候的课本里那个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一样,总想着前面的一定是好的,总想着要在更大的范围里选择自己最想要的一切,但终究还是错过了最好的。

 

当然,我也不想那么随遇而安,随意选择。

 

只是,我觉得,经历过的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那些许许多多的琐事、大事,统统都可以作为你下一次选择的素材和借鉴。当世界安静下来了,浮躁、喧闹、人云亦云……全都消失不见了,你还会记得自己最喜欢的事是什么吗?

 

你会冷静下来,仔细地再去想一想吗?

 

我喜欢写东西,但也不是什么都想写,而想写的,也不是一直在写。悲伤的是,我总是没有耐心,总是觉得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不够,不足以支撑自己写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我觉得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那写出来的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呢?但庆幸的是,这么多年,我好像一直都在写,虽然都是被我称之为“乱七八糟”的东西,但至少,我凭借着这样的东西勉强活了下来。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不是吗?

 

而且,我一直坚信的就是,只要不放弃,那就是希望。而不是还有希望。

 

对,不放弃,就是希望。二者对等。

 

但是,从此岸通往彼岸,却需要付出超乎想象的代价。

 

冷静下来想一想,你究竟要做什么,究竟喜欢什么?

 

真希望自己这样的反思能够给以后的自己一些警示作用,希望以后可以做到“不悔此生”吧。

 

2021年8月3日星期二18时5分

 

赞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