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报恩寺一行游记

昨日清早七时一刻许,老张忽而来电,说要去绵阳平武。而后得知,还是多日前说起的那个景点。待细细查看一番之后,方知,那是一个建造于明代正统年间的庙宇。是当时的土官王玺等人营造的。据说本为个人府邸,被人举报“僭越之后,方改为寺庙。如今,在那正门门额之上,仍然可见“敕修报恩寺”几个大字。待行至中庭,见了那高约七米的石碑之后,仍可从那背面的额头部分见到篆书的这几个大字。

 

 

”传言为“深山故宫”。而后到了那庙宇之中时,我两个均为之震撼,我问老张可曾去过故宫,回道:“不曾。”我说我也不曾。

 

既不曾去过故宫,自然不知故宫如何,然见此深山庙宇之后,大约也知晓了明代建筑、文化如何了罢。

 

说起正统皇帝,我起初尤其茫然,我问“正统”是谁?老张也不知。后来一查方知,这“正统”么便是那明英宗朱祁镇前半期的年号。便是那个“土木堡之变”的主角。而后,史书上记载了他临终前废除嫔妃殉葬制度的“功绩”,传言“英”之谥号便源于此。

 

此处暂且不提,仍是说回这报恩寺罢。

 

 

将近售票厅之时,我还纠结要不要问一句“导游证可否”,后来,果真问了,对方回道:“须带团才行!”顿时竟觉得“羞愧难当”。后来,老张见我纠结了许久,便反问道:“这会儿怎么还在说这个?”我说:“我不该多问的。此前,我还想着要是门票不多的话,还是应该支持一下(文物保护)的!”

 

虽说是琐事,但也的确让人纠结。若真是阔绰的话,倒也无所谓。然时逢当下众人皆是不甚阔绰。故而,才有了这番辗转。

 

还是说回报恩寺罢。要行至正门之前,还需踏上十余个台阶才行。门前有一片不小的广场,二三十米开外的正中央,有两根形似华表的经幢(音床),高约十米(记不大清具体数字了),看似极为古朴。再转身往上行进,两侧是两个硕大的石狮子,一个好似雌的,脚下有一个小狮子,面容慈祥,目视远方,另一侧好似雄的,它正好回眸望向对方。再往前,是府正、县正于光绪年间发布的告示碑刻。复行拾级十余步而上,便是山门了。便是“敕修报恩寺”的正门。两侧红墙格外瞩目,红墙中央有巨大的画像浮雕,好似游鱼戏莲,又好似游龙。说不准。只觉格外精致、鲜活。

 

 

进门之后,两侧又是神像。举头仰望之时,又见天幕上许多鲜艳的雕版画,及无数斗拱。此外多处殿宇皆是如此。再往前,便是金水桥,桥对岸隐约可见重门之外的大雄宝殿,桥右边是“范公井”,井深十数米,再往右是钟楼,而左侧无鼓楼,据传这个格局较为特殊,但不知何意。

 

初临庭院之中,但见飞檐重叠,钟铃遍布四角,微风浮动,钟鸣之声来回传动,好似六百年前的清音。瓦片好似也不同寻常,在光影之中变幻莫测,五彩斑斓,分外惊人。

 

踏过重门,行至一方不大的院落,华严藏、大悲殿、万佛阁(殿)等皆在此处。我的记忆也不大清晰了。回顾此番场景,皆凭记忆而已。

 

只见那华严藏之中有一绝世经幢,全木雕制,高约八九米,左右宽约四五米,正面重叠而立的香炉,据说是纯白玉雕琢的,上面还有浮雕图案,人说那图案乃白龙马取经归来之场景。我与老张环视一周,不由得惊叹不已。半悬空的斗拱之上还盘旋着彩绘巨龙。两侧的壁画也较为清晰。而后几处殿宇之中也有多处极为清晰的壁画。

 

 

有一处大约是大悲殿之中,立千手观音。神像高约八米。颇为壮观。多年之前,好似在那里见过一尊乌木雕琢的千手观音,也极为惊人。

 

 

万佛殿好似有三层,不见楼上详情,只知楼下殿宇之中乃数尊神像,有土官王玺、王鉴父子。其中好似还有一处“当今圣上万万岁”的竖牌。当是不曾记错罢。

 

 

余者自是别有一番乾坤。我非专研建筑及佛学之人,自是不能解读过深。只知这建筑格局延续了宋代的《营造法式》。于国人而言,极为重要。

 

 

粗略回顾一番,它占地范围兴许不过东西二百米之内,比不得动辄占地千余亩甚或几公顷的物什,然内有天地。据说建筑材料多为楠木,看似也极为古朴,然其壁画之精美,雕琢之精细,形制之规整,还是颇为惊心动魄的。而这算是明代前期的建筑风格罢。若真是较真于明代时期的文化,倒不如来此地观赏一番罢。兴许会有所感悟。

 

昨日归来之后,倒不曾整理些许图文内容,直至次日早上方有了些许书写的念头。便记一下吧。书写内容颇为潦草,勿怪。

 

马生纪于2024年6月2日成都一里塘,时清早十时许。

 

2024年6月2日星期日9时38分

 

 

赞 (2)